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,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立场发生了戏剧性逆转。4月29日线上股票炒股配资,据《南华早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,沃尔玛已通知中国江浙地区的部分供应商恢复对美发货,并明确表示新关税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。这一转变距离特朗普政府4月初宣布对华加征“对等关税”仅过去20天,却已暴露出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与贸易政策的不可持续性。
从“转嫁关税”到“自行吸收”:沃尔玛的妥协之路
3月11日,沃尔玛曾以强硬姿态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特朗普政府新增的20%关税成本,甚至提出供应商需降价10%以抵消关税压力。此举引发中国商务部约谈,被指“扰乱市场秩序”并可能面临进一步反制。然而,随着4月8日特朗普进一步将部分商品关税提高至145%,美国零售业供应链几近瘫痪。数据显示,中国至美国的货运集装箱预订量在关税生效后三周内暴跌60%,洛杉矶港来自中国的货轮减少33%,超市货架空置率高达30%。沃尔玛执行长警告,若两周内无法恢复供货,物价飙升可能导致59%的摇摆州选民倒戈,直接冲击特朗普选情。
供应链断裂倒逼美国企业“认怂”
沃尔玛的妥协并非孤例。家得宝、塔吉特等零售商也紧随其后,要求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承诺承担关税。这一集体行动的背后,是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。以沃尔玛为例,其50%以上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,而越南、印度等替代市场仅能满足15%的产能需求,且存在质量不稳定和成本高昂问题。尽管特朗普力推“制造业回流”,但美国本土企业如新泽西玩具厂的3D打印替代方案合格率仅37%,暴露技术短板。零售商若长期承受高关税,利润率恐从24.7%骤降至9.3%,年损失或达190亿美元。
中美博弈下的“政治经济学”
沃尔玛的转向与白宫的政治压力密不可分。4月21日,沃尔玛、塔吉特等企业CEO与特朗普闭门会谈,会后特朗普释放“关税将大幅下降”的信号。分析认为,白宫可能对民生商品提供隐性关税优惠,但具体细节未公开,反映出政策博弈的复杂性。与此同时,中国反制措施成效显著:商务部三度否认“中美关税磋商”传言,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;出口商调整报价模式,采用FOB(离岸价)将清关责任转移至美国进口商,以规避政策不确定性。
未来挑战:短期喘息与长期博弈
尽管沃尔玛的妥协为中美贸易战按下“暂停键”线上股票炒股配资,但双方矛盾远未解决。特朗普声称“关税不会归零”,而中国出口商仍需制定应急计划应对政策反复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已通过布局巴西大豆等替代供应链降低对美依赖,而美国零售商的涨价潮(亚马逊部分商品价格跳涨30%)正在加剧民生压力,CPI中43%的涨幅直接归因于关税。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现实:在全球化供应链时代,单边关税犹如“七伤拳”,伤人也终将自损。
美港通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